智能制造與工業機器人聯手推動中國產業
我國目前正從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化制造業方向發展,振興制造業、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從制造業的發展歷程看,生產手段必然要經歷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變革。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已經成為不少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作為先進制造業中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普及自然成為企業較理想的選擇。愛普生機器人30年間,愛普生這個小型工業機器人專家,基于市場需求,不斷超越、豐富產品線。
愛普生機器人
機器人工作站,特別是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不斷出現,不僅大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也給用戶帶來了顯著效益,隨著企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市場肯定會越來越大,將逐漸成為自動化生產線的主要形式。
未來,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從我國近幾年來的工業機器人安裝情況來看,汽車工業用工業機器人占工業機器人安裝總數的50%,2010年我國新安裝的用于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在7000-8000臺之間。預計“十二五”期間,用于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占全部機器人的比重會略有降低,但年新增供應量將會有所擴大。G3手臂可選臂長范圍為250、300和350mm,并帶有長度為150mm(120潔凈)的Z軸,還提供臺面安裝、側壁安裝和吊頂安裝配置,以及Clean/ESD配置,給予您更多的選擇。
工業機器人
由于工業機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適應性,能適應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70年代起,常與數字控制機床結合在一起,成為柔性制造單元或柔性制造系統的組成部分。折疊編輯本段國內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開發期和90年代的適用化期。機器人傳感器作為檢測裝置的傳感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信息傳感器,用于檢測機器人各部分的內部狀況,如各關節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將所測得的信息作為反饋信號送至控制器,形成閉環控制。
70年代是世界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登上了月球,實現了金星、火星的軟著陸。我國也發射了人造wei星。世界上工業機器人應用掀起一個高潮,尤其在日本發展更為迅猛,它補充了日益短缺的勞動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于1972年開始研制自己的工業機器人。愛普生為全球環境及其所在地區的社區發展不斷做出貢獻,并以此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