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較差。為對原建筑作結構質量鑒定,在原結構的一些主要受力構件部位鑿開部分抹灰層后發現:主要受力構件的砼質量較差,有較多蜂窩、麻面等缺陷,局部位置有露筋且已銹蝕,砼的整體密實度比較松散。因此,必須先對結構進行補強。2)補強項目多,施工難度大。要補強的柱每層有30根,9層共270根,補強要求是從基礎處開鑿,各樓面柱角鑿通,直接到10樓面(原屋面),再與加層結構連接;
墩式加固法。是直接在基礎下分段挖空至持力層澆筑墩式混凝土基礎,后使分段基礎聯成一整體,承受增層結構荷載。3.當原建筑基礎底面積不足時,可采用基礎加寬法。對條形基礎可采用一側加寬或兩側加寬,對柱基可沿基礎四邊加寬,加寬時可每隔1000~1500mm設置一根鋼筋混凝土減荷梁。2)混凝土結構加固1.加大截面加固法。該法施工工藝簡單、適應性強,并具有成熟的設計和施工經驗;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問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
常用加固材料技術要求1混凝土1、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原結構、構件提高一級,且不得低于C20級;其性能和質量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2、《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第4.1條。2鋼材及焊接材料《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第4.2條3纖維和纖維復合材1、纖維復合材的纖維必須為連續纖維,其品種和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承重結構加固用的碳纖維,應選用聚腈基不大于15K的小絲束纖維。
綜合抗震能力指數法加固后的樓層和墻段的綜合抗震能力指數,應按下列公式驗算:公式中參數含義參見《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第5.1.4條。 (PS:規范請在公眾號內回復“加固規范”獲取)與鑒定不同的是,要按不同的加固方法考慮相應的加固增強系數,并按加固后的情況取體系影響系數ψ1和局部影響系數ψ2。1、墻段加固的增強系數對A、B類砌體房屋均相同,對面層加固,根據原墻體的厚度和砂漿強度等級、加固面層的厚度和鋼筋網等,取1.1~3.1;對板墻加固,根據原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取1.8~2.5;對外加柱加固,當鑒定不要求構造柱時,根據外加柱和洞口情況,取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