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美國環保局的定義:在美國,清潔生產又稱為“污染預防”或“廢物至小量化”。發達國家通過治理污染的實踐,逐步認識到防治工業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污染問題,必須“預防為主”,將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實行工業生產全過程控制。廢物至小量化是美國清潔生產的初期表述,后用污染預防一詞所代替。美國對污染預防的定義為:“污染預防是在可能的至大限度內減少生產廠地所產生的廢物量力它包括通過源削減(源削減指:在進行再生利用、處理和處置以前,減少流入或釋放到環境中的任何有害物質、污染物或污染成分的數量;減少與這些有害物質、污染物或組分相關的對公共健康與環境的危害)、提高能源效率、在生產中重復使用投入的原料以及降低水消耗量來合理利用資源人常用的兩種源削減方法是改變產品和改進工藝(包括設備與技術更新、工藝與流程更新、產品的重組與設計更新、原材料的替代以及促進生產的科學管理、維護、培訓或倉儲控制)。污染預防不包括廢物的廠外再生利用、廢物處理、廢物的濃縮或稀釋以及減少其體積或有害性、毒性成分從一種環境介質轉移到另一種環境介質中的活動。”
推行清潔生產的意義和必要性 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理念,這種理念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因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辦法是先通過必要的預處理,再進行生化處理后排放。清潔生產是環境保護戰略由被動反應向主動行動的一種轉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資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僅僅依靠開發有效的污染治理技術對所產生的污染進行末端治理所實現的環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如關心產品和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依靠改進生產工藝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來消除污染可能更為有效,因此清潔生產的概念和實踐也隨之出現了,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
清潔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推行清潔生產需企業建立一個預防污染、保護資源所必需的組織機構,要明確職責并進行科學的規劃,制定發展戰略、政策、法規。具體做法是,在產品設計之初就注意未來的可修改性,容易升級以及可生產幾種產品的基礎設計,提供減少固體廢物污染的實質性機會。是包括產品設計、能源與原材料的替代與更新、開發少廢無廢清潔工藝、排放污染物處置及物料循環等的一項系統工程。重在預防和有效性:清潔生產是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進行綜合預防,以預防為主,通過污染物產生遠的削減和回收利用。使廢物減至至少,有效的防治污染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