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大家好,我是左手橫拍兩面反膠快攻結合弧圈的想法,請問跟橫拍打相持階段該怎么打?本人沒有擅長的技術,總之就是那種說不出有什么鮮明特點的人,但是本人平時各項技術都還是很認真地在練,從沒馬虎過,我也嘗試過把一些已會的技術融入實戰中去但是我一般都是靠拉,從板結束后我的印象中我好像只會拉一些落點吧其他根本沒啥快速得分手段,請問運動員一般在上旋相持階段都運用哪些策略來得分?我們業余一般在相持上旋球時會運用哪些技術來得分?怎么去規劃自己的打法特點或打法風格?球變成上旋后,擊球和引拍位置要比下旋球高,揮拍用力方向向前為主。我感覺自己總愛模仿運動員的打法風格,比如李曉霞,劉詩雯,石川佳純等反正很多都模仿過。所以現在什么特點都沒有,希望各位球友或老師們多幫助一下哈!
一般來說進入相持階段,比的是誰多一板的技術。不在于模仿誰,在于學習適合自己的打法風格。更多的還是苦練自己的基本功,穩定自己的相關技術能力,才能更好的突出自己的特長發掘屬于自己的技術道路。
運動員一般都是因人而異,舉個簡單例子,你馬龍打樊振東,主要從樊振東的正手短入手,控制樊振東進攻,選好時機反拉,相持。常用的都是壓左手調正手,太多了,根據對手特點進行變化。模仿女子運動員的打法還是很理智的,因為男子運動員,天賦太高,我們很難模仿好。3揮臂在蹬腿和轉腰使得球拍有了較高速度的基礎上,發力揮臂擊球,可使球獲得更高的速度或旋轉--與猛摩契合。業余上旋相持,也存在著壓反手,調動正手,或者壓追身,總之,是多注意球的落點吧!
我個人想法你不必著急劃分自己的技術特點,沒有特點也是特點,像馬龍,反手沒有張繼科猛,正手不如陳玘力量大,但其正反手轉換快。還是先把基本的正反手連續進攻練好,再去慢慢研究自己的打法。
1.如果對方是正反反長。你發下旋球到對方反手,對方搓球的話就是不轉球(甚至是上旋),對手拱的話,球就比較飄。如果你發不轉球過去,他用長膠回的球就是下旋球,你可以搓;出臺可以拉,拉球時注意你拉得越轉削回來的球越轉,所以暴沖對方反手的球對方很可能回出強烈下旋,往往輕拉對方反手使其回球不很轉,然后伺機暴沖。也就是說,在引拍的時候,拍面不要阻攔住了球的運行弧線,拍面自然形成一定的內收或外展角度,此時拍面對著什么方向就往哪個方向接。
2.如果對方是雙反膠皮,這樣的削球手可以兩面加轉,也可以削不轉球,對付這樣的削球手關鍵要看清旋轉,不要被對手的轉與不轉所迷惑。
3.如果是一正一反的削球手,旋轉變化就更多,而且球速更快,但旋轉不是很強。這就要求你在判斷清旋轉的基礎上,能快速還原,準備下一板。
4.如果是一反一防弧的削球手,他們防護面基本沒什么旋轉威力,不過防弧膠皮削球飄忽下沉,且不往前走,因此擊球時間不宜過晚,要迎前擊球,以免漏球。
下蹲砍式發球,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橫拍發球方式,包括正、反側砍發球兩種。反砍發球要注意四點:
一、站位,離桌面端線的距離,要以球拍下砍不碰到端線為宜,步伐是左實右虛,左腳與球臺中線對齊, 下蹲的高低,要使眼睛、球網上端、球臺端線大約形成一條直線。
二、板面角度,(1)發側上旋球時,拍面直立,角度大約在90度左右,并向右傾斜10度左右,否則易易砍漏。身體與球臺的端線的夾角大約在40―50度左右;(2)發側下旋球時,拍面后傾70―80度,身體與球臺的端線的夾角大約在50―60度左右。
三、擊球位置,是下蹲側砍發球發上旋還是下旋的的關鍵,當發側上旋球時,要以拍面的下半部位觸球。當發側下旋球時,要以拍面的上半部位觸球。也就是用下面發上旋;用上面發下旋。或者說是拍子旋轉的前期先觸球是下旋;拍子旋轉的后期再觸球是上旋。
四、發力方式,當發側上旋球時,手腕要向前、向外發力為主;當發側下旋球時,手腕要向下、向外發力為主。五是要注意多多磨擦,少擊大,以吃住磨擦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