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飼料投喂技術
水蛭從小到次的各階段中,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變,主要食物為藻螺類、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乳類動物的血液。
人工飼養,天然餌料較為廣泛,如螺螄、田螺等。螺螄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每畝25公斤左右,讓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
另外,可投入各種動物血塊,每星期喂一次,如豬、牛、羊、雞等動物鮮血凝塊放入水池四周,或每隔5米放一塊。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會聚攏來,吸飽后自行散去。
自然狀態下,螞蟥一般生活在稻田、溝渠、淺水污穢坑塘等地方,喜歡吸人畜血液,行動比較敏捷,會波浪式游,也可以作尺蠖式移行。
養殖螞蟥時能夠以淡水螺類、蚯蚓以及部分昆蟲為主,搭配各種動物血、內臟和淡水魚蝦貝螺類,以及畜用配合飼料和農作物秸稈,螞蟥吃這樣的飼料長得比較快。
作為對主體食物鏈的適當補充,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飼料如畜禽魚飼料、動物血塊等。可根據成體、季節和養殖池的理化性狀與養殖密度之間的動態量比關系,來確定投喂量。如水溫在22~27℃的水蛭旺食期,若水質清新,就可多投飼,投喂時間可在水蛭晚間出動覓食之前,否則就可適當少喂些
螞蝗如何飼喂
1、選址建池如果是進行大規模養殖,首先要選擇在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寬3米,深1米,長不限,池的對角一定要設進水口和排水口。
注意池底可以再放一些石塊和樹枝供螞蟥休息,如果是小規模養殖可直接利用水坑、荒塘、池塘。
2、苗種投放人工養殖比較適宜的品種是金錢蛭,也可養殖茶色蛭。金錢蛭主要在稻田、池塘、溪流、叢林中比較常見,作種時一定要注意鑒別。
飼養場的選擇
場地
選好合適的飼養場地,是建好養殖場、養好水蛭的重要工作。要周密考慮,細心測評,盡可能地做到經濟合理、適用安全,既要考慮到水蛭的生活習性和要求,又要考慮地形、水質、土質、運輸、電力、排灌、餌料等條件,保證水蛭既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能健康地生長發育。
地形
地形的選擇應以背風向陽、環境優良為好。這樣,春秋季節可增加光照時間,延長水蛭的生長期,冬季可防風抗寒,使水蛭能安全越冬。同時優美的環境,夏季既可以防暑,又可以增加動植物的活l體數量,為水蛭提供充足的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