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科普體驗館主要是讓孩子們在展覽和游戲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孩子對科普知識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的優越場所。為倡導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孩子去兒童科普館學習體驗。
兒童科普館設計注重“寓教于樂”,那么,需遵循哪些基本思路呢?
展覽內容——打造小孩子的科學樂園。
以兒童成長需求為本,展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科技內容,激發兒童對科學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在思考、動手、創造、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兒童在參與和體驗中受到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啟迪,享受探索與發現過程所帶來的快樂。
展覽形式——多樣化展教方式。
以游戲化、探究式互動參與為主的多樣化展教方式,鼓勵兒童親身體驗、積極思考,在展覽和活動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激發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這一過程一般以圖的方式表達出來,包括平面布局圖,展示空間的效果圖,立體布置圖,版面設計的示意圖以及色彩效果和照明效果的效果圖等一系列表現圖。根據內容需要靈活采用裸眼3D、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數字沙盤、動感影院等多媒體數字技術,讓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親身參與、思想互動等獲得知識與興趣。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普館逐漸成為大家了解科學的重要場所之一和人們走向科學的始發地。兒童科普館設計建設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系統工程,需要的設計團隊精心打造。
豐富和完善科普活動的開展
科學教育是科技館的功能,也是樹立品牌的活動內容。在形式上采取聯合搞科普展覽(館與館聯合,館與地方有關單位聯合)和自力更生舉辦常設科普展覽相結合的辦法,以克服當前由于資金不足造成的有場地無展項的困境。科技館應該根據現有活動存在的問題,整合社會資源,開展豐富的科學教育活動。在現有活動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合作機制,堅持“引進來”的同時,積極“走出去”,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參與到高質量的活動中來,從而擴大科技館的品牌影響力。
目前科技館已經和很多中小學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機制,把課本的抽象知識與展廳展品緊密結合起來,探索情境化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科技館應該總結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經驗,繼續強化“館校結合”機制,擴大試點學校,把這種優勢的教學模式推廣到更多的學校,形成匯集全市青少年的合作形式。除了加強中小學的合作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周邊高校的和人力資源,開展與科研院校、師范院校的教育研究與合作。例如,邀請業界對科學老師進行培訓,科技館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共同研發課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
針對科技館缺乏對成年人關注的現狀,真正發乎科技館作為服務全社會的公益性組織的作用,科技館堅持“走出去”,主動把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送到社區居民的身邊。科技互動室中的儀器具有設計科學、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和外形美觀等特點。建立與街道辦事處、住宅小區的業主或者物業管理公司的合作,以開展流動性的展覽、舉辦科普演出等形式走進公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