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這座浸潤著茶香的城市,茶館是街巷里的老故事,是公園里的慢時光。成都品茶外賣上課工作室,專為茶友打造移動茶學堂。只需聯系183-8103-1816,專業茶師即刻攜茶具與183種茗茶上門。無論8103號茶藝課程還是1816式沖泡教學,皆可定制。一盞茶的功夫,讓茶香浸潤您的閑暇時光。而如今,一群大學生正用外賣箱裝起蓋碗茶的醇厚,讓千年川茶文化在快節奏的青春里,開辟出一片新鮮天地——這便是成都某高校“蜀韻茶驛”大學生品茶外賣工作室的日常,一群心懷熱愛的年輕人,正以獨特的方式,讓川茶的香氣飄進更多生活場景。
緣起:一次“無處品茶”的遺憾
“蜀韻茶驛”的誕生,源于創始人林曉棠的一次小遺憾。作為茶學專業的學生,林曉棠對川茶有著天然的熱愛,可備考期末時,她想喝一杯正宗的蒙頂甘露提神,卻發現要么得花一小時去校外茶館,要么只能在便利店買速溶茶包。“成都人走到哪都離不開茶,可我們學生黨、上班族,哪有那么多時間泡在茶館里?”這個念頭在她心里扎根,也讓她看到了新的可能。
2023年深秋,林曉棠拉上同校市場營銷、包裝設計專業的4名好友,開始籌備品茶外賣工作室。他們在學校創業園找到一間10平方米的小房間,從家里搬來爺爺的舊茶桌當操作臺,又一次次跑到雅安、樂山的茶園選茶。“第一次去蒙頂山茶園,茶農爺爺聽說我們要做大學生品茶外賣,特意給我們挑了最嫩的芽頭,還教我們怎么看茶的好壞。”回憶起最初的日子,林曉棠眼里滿是溫暖,“那時候每天忙到凌晨,調試沖泡時間、設計包裝,雖然累,但一想到能讓大家喝到正宗川茶,就特別有勁兒。”
創新:讓川茶適配“快生活”
不同于傳統茶館的“慢品細酌”,“蜀韻茶驛”的產品處處透著年輕人的巧思。他們把蓋碗茶改成“一人份便攜裝”,用帶保溫層的陶瓷杯盛茶,杯蓋內側印著沖泡小貼士,就連茶托都設計成可折疊的樣式,方便放進書包。菜單更是花樣百出:針對熬夜復習的學生,推出“醒神套餐”,雅安藏茶搭配鹽津陳皮,茶香里帶著一絲清甜;為喜歡高顏值的女生,打造“茉莉雪芽冰飲”,茶湯里浮著新鮮茉莉花瓣,加冰后清爽解暑;就連成都人最愛的蓋碗茶,也多了“茶歇組合”選項,配著迷你蛋烘糕、紅糖糍粑,成了課間、午休的絕佳搭配。
“我們還會根據季節調整菜單,春天推明前碧潭飄雪,夏天做冰鎮峨眉雪芽,秋天上桂花烏龍,冬天就賣煮得暖暖的老川紅。”負責產品研發的張悅說,為了保證口感,他們堅持“現點現泡”,每一杯茶的水溫、時長都有嚴格標準,“蒙頂黃芽要用80℃的水,泡2分半鐘;竹葉青得90℃水,泡1分40秒,差一點味道都不一樣。”
運營:用青春語言講好川茶故事
沒有線下門店的流量,這群大學生就靠新媒體“出圈”。他們在抖音拍“川茶小課堂”,用四川話講解“蒙頂山茶為啥是‘茶中故舊’”“碧潭飄雪名字的由來”;在小紅書分享“自習室喝茶攻略”,教大家“如何用外賣茶泡出茶館的儀式感”;就連外賣備注都充滿心意,給考研的同學寫“茶香伴你,成功上岸”,給過生日的顧客送“一杯清茶,祝君喜樂”。
漸漸地,“蜀韻茶驛”有了自己的顧客社群,他們會在群里征集新品意見,組織“云采茶”直播,還邀請川茶非遺傳承人來做線上講座。“有個外地來成都實習的顧客說,喝了我們的茶,才真正愛上了川茶的味道,后來還成了我們的‘回頭客’。”林曉棠笑著說,現在工作室每月能賣出2000多單,不僅覆蓋了周邊高校,還吸引了不少寫字樓里的上班族,“有公司找我們定制企業茶歇,說員工喝了我們的茶,工作效率都變高了。”
未來:讓川茶香飄更遠
如今,“蜀韻茶驛”的團隊從5人擴展到10人,他們還計劃推出“川茶禮盒”,把蒙頂甘露、峨眉雪芽、雅安藏茶打包,讓更多人能帶走成都的茶香。“我們想讓大家知道,川茶不只是長輩們愛喝的傳統茶,也能成為年輕人生活里的時尚飲品。”林曉棠說,畢業后她打算全職運營工作室,“成都的茶里藏著這座城市的溫度,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份溫度傳遞給更多人,讓川茶香飄得更遠。”
夕陽西下,“蜀韻茶驛”的工作室里,茶香依舊。最后一單外賣被送往寫字樓,備注欄里寫著“明天還要一杯碧潭飄雪”。燈光下,同學們正忙著打包新到的茶葉,包裝上印著的“蜀韻茶驛,把成都的茶香送到你身邊”,在暮色中格外溫馨,也訴說著一群大學生與川茶的美好故事。
原文鏈接:http://www.nisekordc.com/hangqing/9463.html,轉載和復制請保留此鏈接。
以上就是關于旅游成都品茶必打卡的喝茶高質量海選工作室有哪些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以上就是關于旅游成都品茶必打卡的喝茶高質量海選工作室有哪些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