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條碼的設計
商品條碼的設計應用其指標的可預見性出發,如編碼的唯一性、條空顏色搭配、空白區寬度、條高、放大系數、光學特性、印刷位置。充分考慮每一項指標都符合國家標準,同時又要兼顧包裝裝潢的美觀大方。
2.印刷載體和媒體
常用的包裝材料,如普通紙、紙板、塑料薄膜、鋁箔、瓦楞紙及一些特殊的承印材料均可作為商品條碼的印刷載體。但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印刷載體時要避免使用那些窄反射材料,盡量不用透明、半透明和著色力差的材料。若包裝裝潢須使用這些材料,印刷商品條碼的部分應進行表面處理。
為保障商品條碼的印刷精度,應選用尺寸穩定和,油墨擴散適中,滲透性小,平滑度和光潔度好的承印材料,對于較粗糙的瓦楞紙和編織袋,可采用不干膠條碼標簽的辦法。在鋁箔上印刷條碼時,應充分考慮其耐高溫性。
印刷商品條碼時,應選擇與載體相匹配的油墨,并要注意油墨的均勻性與擴散性。油墨均勻性差,會造成滲油或吃墨不足,使印刷圖形邊緣模糊,出現污點,使條碼符號的條空尺寸超差。若適用鏡面反射材料或透明材料作條碼載體時,應選用具有完全不同吸收性的兩種油墨。
3.商品條碼膠片
在訂制或制作商品條碼膠片時要考慮并檢查以下內容的一致性:商品條碼類型(EAN-13或EAN-8)、膠片上的標識代碼、條寬減少量、正片或負片、藥膜在上或下。選用哪種膠片,應視正版及工藝過程的需要而定。通常,制作凸版和平凸版選擇負片,制作凹版和平凹版及孔版則選用正片。直接印刷(除孔版外)選擇藥膜在上,用孔版直接印刷和間接印刷選擇藥膜在下。
4.印刷適性試驗
所謂印刷適性試驗,是為了驗證印刷條件(印刷商品條碼的設備、載體、油墨、工藝、環境的總和)各要素之間的適應性。確定條碼膠片及條碼符號計算機圖形的條寬補償等設計參數而進行的試驗。
5.印刷方法
按照制版形式,印版方法可以分為凸版印刷、平板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印刷方法特征及實踐證明,平板印刷和凹版印刷出的商品條碼質量穩定性好,尺寸精度高,適宜印刷不同放大系數的商品條碼,是印刷商品條碼的最佳選擇方法。傳統的凸版印刷穩定性較差,尺寸誤差離散性大,不適宜印制商品條碼。若商品包裝裝潢采用凸版印刷,為保證商品條碼質量,建議先采用平板印刷商品條碼,再采用凸版印刷其他裝潢。孔版印刷可用于印刷放大系數偏中的商品條碼。
6.印刷質量檢驗
商品條碼符號印刷質量是保證商品條碼質量的重要過程,商品條碼在試印刷和成品出廠前應進行印刷質量檢驗。
以上就是關于有關商品條碼的印刷方法及質量控制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